首页 > 正文
北京科技大学图书馆简介
北京科技大学是以冶金、材料为主要特色,工、理、管、文、经、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全国首批设立研究生院、进行“211工程”建设的试点学校。冶金与材料学科综合优势居国内领先地位。
北京科技大学图书馆是以冶金、材料为特色,工、理、管、文等多学科共存的馆藏体系。至2008年底,全校馆藏文献总量达到168万余册;中外文网络数据库33种(154个库);光盘数据库29种(115个库);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27000余种;中文电子图书、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中外文标准等全文电子资源已达170万余册;同时,图书馆自建了冶金、材料馆藏中文期刊题录库、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等数据库。
2009年9月,北京科技大学与同方知网合作,利用“CNKI机构/个人馆数字图书馆管理平台(本地版)”,率先建设成安装在本地的“创新与创新管理服务型数字图书馆。”
北京科技大学数字图书馆面对的新形势
目前,数字图书馆已成为北京科技大学师生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手段。但是传统的数字图书馆仅限于提供单一的文献检索,存在服务深度不够等问题。传统数字图书馆正面对新的形势与挑战,及时了解数字图书馆面临的新形势、明确数字图书馆发展方向对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数字信息资源已然成为读者从事科研工作的首选。随着web2.0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字资源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图书馆急需要一个相对资源全备、检索高效的平台来支撑读者对高质量文献的需求。
第二,图书馆购买数据库众多,资源相对分散。图书馆为了馆藏需要以及保证不同学者对不同文献的需求,而购置了多种资源,读者查找文献时要不断跳转检索平台,使用繁琐。
第三,图书馆提供的专业信息服务如何直接到达读者。每年图书馆在购买各类资源、举办有关信息素养的讲座及图书馆馆员培训上都投入大量的财力和人力,如何能把这些工作的效果最大化,如何使得这些工作能够融入最终读者的学习和科研活动是困扰图书馆的问题之一。
第四,图书馆在学科评价、学者评价、文章评价的参与程度。科研评价是高校科研管理中一项基础性工作,图书馆工作和科研管理工作有脱节之处,需要解决对接问题。
第五,图书馆如何开展针对每名读者的个性化服务。学校各种群体、各种角色对文献需求多种多样,获取信息的技能也存在差异,单一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读者多元化的需求。
北京科技大学数字图书馆建设思路
北京科技大学数字图书馆面向科研、教学、科研管理等领域,解决师生对科研文献查找的需求、对有针对性的科研情报信息的需求及有关领导和管理部门对科研管理的需求。
首先,采用深度整合的CNKI文献资源。北京科技大学数字图书馆以中国知网《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为资源基础,采用了期刊、博硕士论文、会议、报纸、年鉴、标准、科技成果、专利、国学宝典、工具书等10种CNKI资源。经过深度标引、统一元数据的资源基础,具有统一检索平台、统一导航、统一跨库知网节的优势。
第二,对异构资源进行整合。跨库异构系统可纳入图书馆自建资源、本校购买的其他资源(ElsevierScience、BusinessSourcePremier、INSPEC、APS/AIP、UMI、ISTP、WSN、CSA、AcademicSoucePremier、EiCompendexWe、维普中文科技期刊等数据库)及互联网资源,并可以与CNKI数据库进行统一检索,形成了一个跨语言、跨平台、跨库的一站式资源服务门户。
第三,提供个性化、专业化信息服务。针对院系开展专业信息服务可在机构馆平台上创建有学科特色的二级机构馆,针对个人读者开展专业信息服务可在机构馆平台上创建个人数字图书馆。在机构馆中可个性化选择定制资源类型,原则是覆盖北京科技大学学科设置;可个性化定制读者经常投稿的期刊、会议论文集,针对研究生读者个性化定制博硕士学位论文;可个性化选择重要学者、机构、项目的科研产出情况、选择相关学术会议信息;还可个性化定制读者经常浏览的学术、休闲网站链接。
第四,提供科研评价基础信息。文献评价平台从文献、作者、机构、学科和基金等多角度进行学术评价,通过被引频次、下载频次、影响因子等多种指标对学术成果进行全方位、系统的评价。读者可以在学术评价平台上对不同文献的网络传播状况、不同学者和不同机构的科研产出状况等一清二楚,从而成为学校科研管理以及个人科研评价的重要依据。
北京科技大学系列数字图书馆整体框架
目前,在北京科技大学数字图书馆平台上已经建设有9个二级机构数字图书馆和252个个人数字图书馆。北京科技大学创建的系列数字图书馆主要由北京科技大学数字图书馆(1级馆)和下属九个二级学院数字图书馆、个人数字图书馆等组成。九个二级学院数字图书馆分别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数字图书馆、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数字图书馆、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数字图书馆、机械工程学院数字图书馆、信息工程学院数字图书馆、经济管理学院数字图书馆、应用科学学院数字图书馆、文法学院数字图书馆、环境工程学院数字图书馆。
2009年11月27日,由北京科技大学图书馆和研工部联合举办,特邀中国知网培训讲师在北科学术报告厅开展了题为“如何建设面向学习研究的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大型讲座。参加本次讲座的有教师、学生以及图书馆全体工作人员近二百人。此次培训活动由图书馆副馆长张涛主持,张教授说“为了简便、轻松、高效、科学地管理和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建立全新的学习境界,就需要构建个性化的e时代“私人藏书阁”——个人数字图书馆。个人数字图书馆能够方便快捷地帮助教师和学生获取学习和科研所需要的专业知识”。通过这次培训活动及对140名师生的调研发现老师和学生认可个人馆的设计理念愿意创建属于自己的个人数字图书馆。
北京科技大学机构馆数字图书馆框架图及功能表
北京科技大学一级机构馆包含4 个标签页。分别是专业文献检索、科研工作、学术圈资讯、时势讲堂。
北京科技大学数字图书馆标签页下具体功能见下表:
北京科技大学数字图书馆展示
北京科技大学跨库检索系统
北京科技大学个人馆展示
刘应书教授简介:刘应书教授现为北科机械工程学院气体分离工程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变压吸附气体分离、气体膜分离以及高炉富氧喷煤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在高海拔变压吸附制氧理论及应用领域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先后主持和承担了国家和省部级重大课题以及新技术开发推广等40余项科研项目。发表论文130余篇,获得国家专利17项。
图书馆及读者反馈
个人数字图书馆相当于一个个人的信息门户,具有对图书馆订购的CNKI资源的统一检索功能。综合用户的学习思维过程,具有情景敏感、流程驱动,支持无缝链接,支持个人学习。————北京科技大学图书馆馆长
机构馆平台通过整合出版及深层次开发,不仅有传统数据库厂商提供的文献检索服务外,还提供科研动态信息、学术圈动态、学者及文章评价、科研管理、项目信息等增值功能。我想随着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单纯的文献信息提供已经开始显现出不足,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整合服务已经成为未来数字图书馆发展的方向。可以说中国知网在这一方面做了创新的尝试。希望功能开发越来越完善,更方便师生使用。————北京科技大学图书馆馆员
CNKI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功能在于提供一个跨库平台供个人组织搜集自己所关注的数字信息资源文献,其中的重点在于对CNKI的多种数据资源的分类定制和系统自动推送,以期能够一次关注、长期跟踪受益。它也提供对CNKI以外的数据源自主链接的功能。
个人最希望享受的地方是:关注的信息经过定制,不必经过再次检索,其显示的结果就是随着数据库的不断更新而更新的最新结果。————北京科技大学读书不老博客
通过讲座了解个人数字图书馆可按需定制资源、检索方式及栏目显示方式,超越了一般资源的订阅方式。同时看到了很多以前没有用过的功能,例如对文献按照学科、出版物等分类,还有对文献被引频次排序等。这些功能对于我们研究生写论文、了解学术圈资讯很有帮助。这个理念比较好,发展潜力很大。————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